发布时间:2023-11-17 15:03:32
来源:微商品牌网 作者:佚名
(新华社11月28日电)
与高温补贴相比,低温补贴的知名度显然要低得多。 如果不是媒体报道,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事实上,根据2004年3月1日实施的《最低工资条例》,“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包括中班、夜班、高温、低温、地下作业。” 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津贴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015年,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低温”列为职业病危害之一。 既然如此,为什么低温津贴会遭遇“低温到严寒”呢?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与高温相比,低温更容易被人们忽视。 首先,由于采取了室内供暖、增设防寒服装等措施,工人对低温的身体感受相对不那么直接和强烈; 其次,无论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涉及低温作业的企业,还是媒体报道高温津贴为何成了 纸企业上津贴,对“低温补贴”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不够重视,一些企事业单位将其等同于“低温补贴”。为“发放低温津贴”的员工准备棉衣、手套,着实让人尴尬。
其次,即使有的地方制定了低温补贴相关制度,但标准不切实际,甚至离谱。 例如,某省规定高寒岗位津贴为每月230元,发放范围为“在-25摄氏度以下高寒天气连续工作4小时(含)以上的工人(包括的)”。 但现实情况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工人们很难连续四个小时在户外工作。 换句话说,制定这样的政策更像是“画饼”。 当然,更让人心寒的是,大部分地区根本就懒得画这个“蛋糕”。
显然高温津贴为何成了 纸企业上津贴,从制度本身来看,低温补贴的落实存在先天缺陷。 由于缺乏统一、具体的规定,规定本身不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法律责任往往成为各地、各单位的“自觉行为”。 很多用人单位产生了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法律不会追究责任,这逐渐演变为“装聋作哑”、“习惯性违法”。
对此,必须看到,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加强对户外恶劣条件下作业人员的防护已显得愈加迫切。 严寒天气下,园林绿化、环卫、交警等行业一线工作人员需要户外作业。 此外,随着生鲜食品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有些人已经在冷库的低温环境下工作多年。 这一切都表明,低温补贴不应该一直“隐藏”,向这些行业从业人员发放低温补贴显然应该尽快提上日程。
各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参考推广高温津贴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探索低温津贴温度、工时等因素分层具体设置,方便基层操作。 。 同时,对于长期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要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免费体检,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将低温条件下劳动引起的疾病纳入医保范围。职业病防治。 对于已经制定并颁布的高寒岗位津贴标准,有关部门应从促进政策落实的角度,加紧研究完善相关标准,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只有这样,政策的“温度”才能尽快达标。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