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 服务 声明 投稿 推广
首页 微商 货源 代理 营销 广告
鞋服 箱包 美妆 减肥 个护 珠宝 饰品 母婴 食品 烟酒 保健 餐饮 家电 数码 建材 家居 橱具 金融 培训 环保

刺绣家居用品 百年千年潮州刺绣依旧在岁月长河里绽放异彩

发布时间:2023-11-04 14:03:16

来源:微商品牌网  作者:佚名

杨建平收藏的作品体现了流行刺绣的工艺和技法。苏诗日 摄

非遗拉纱传承人薛建明展示拉纱技艺

苏诗日 摄

黄伟雄正在创作珠绣。受访者提供

佘艳轩与潮绣作品。受访者提供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绣(珠绣)入选。 至此刺绣家居用品,潮绣、抽纱、珠绣三大潮绣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起潮落,潮流更迭,无论时间如何冲刷,历经数十万年的潮绣依然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体现了潮州人民的聪明才智。 为什么这项源于生活的技艺如今成为国宝呢? 它们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会繁荣、为什么会再次出现? 近日,笔者翻阅经典,请教名家,探寻潮绣技艺独树一帜、举世无双的秘密。

策划:大海君

统筹:苏诗日

陈树杰、苏诗日、吴家伟撰编

为什么会出现呢?

来自多元文化的结合

去年7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建平、汕头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敏主编的《广东刺绣》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房子。 此次新作介绍了广东十大民间工艺品之一的粤绣,以潮绣上绣金龙为封面。

潮绣以其立体逼真、绚丽多彩、构图饱满、浮雕金丝绒线垫绣的绣法区别于其他绣种。

早在2006年,由潮绣和广绣组成的粤绣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潮绣代代相传,巧夺天工的花艺技艺世代相传。 历史悠久的潮绣起源于何时何地?

《广东刺绣》一书断定,潮州刺绣至少始于唐代。 有两个原因。 一是唐代金秀在当代并不多见,但却是潮绣中的主要绣种。 其次,两者风格相似,装饰丰富,而且潮绣的技法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红金绣裙、鸭子图案一模一样。以及盛唐时期的敦煌。

然而,已知最早的潮绣文献记载来自于宋代。 宋代潮州知县陈维曾在《提湖平石壁》诗中写道“红帆影里绣屏秀,绿盖香画船行”。 。

在杨建平看来,在中国刺绣艺术领域,潮绣以其材质之多、艺术体系之完整、刺绣品种之多而独具特色。 它的形成源于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结合。

刺绣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苏州绣猫,湖南绣虎,广东绣龙刺绣家居用品,四川绣鱼”。 时至今日,许多流行的刺绣作品仍然以龙凤为题材。 为什么地处省端、国角的潮州习惯于为皇室绣制吉祥物呢? 这可能是中原移民给潮绣带来的中原皇家刺绣的遗产。

1983年,潮州刺绣研究所、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多名工艺大师前往中原地区考察中原民间刺绣和南方民间刺绣的起源。 在黄河边的郑州地区,他们发现几处寺庙中展示的彩眉的图案和颜色与当今流行的刺绣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郑州彩眉的缝合方法都是平绣。 对此,杨建平提出,潮流刺绣彩眉应从中原流淌,随后潮流人士加入了立体刺绣技法。

潮州地处偏远,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和灾难大多没有波及潮汕。 包括中原刺绣在内的中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保存、扎根和发展。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潮州刺绣就已十分发达。 不仅民间的祠堂、寺庙随处可见,而且地县衙门里也有专职绣工,为官员制作衣服饰物。

在潮州,潮起潮落。 海洋文化给潮绣带来了海外气息,增添了新的内涵。 “潮绣与抽纱的关系是,潮绣是源头,抽纱是流。” 杨建平说,潮汕抽纱是潮绣与西绣融合发展起来的工艺品。

《潮州府志》记载“拉纱业始于清末”。 清末,广东汕头成为开放口岸,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 为了吸引信徒,教会开始教授手工艺。 外国传教士发现潮州刺绣艺术家技艺高超、作品精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于是将外国刺绣技艺传授给潮州人民。 后来,潮绣艺人移植了潮绣的传统技法,在抽纱上提升了立体空间,并陆续创新了多种抽纱作品类型。 例如,著名的拉纱“双峰王朝牡丹”就专门布局了潮州拉纱特有的1180个“拉孔”。 花窗”。

潮州抽纱因其品质优良、质量上乘而被誉为“江南名花”。 2014年12月,汕头拉纱、潮州拉纱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潮州拉伸纱公司原副经理李长荣介绍,潮州拉伸纱的缝合方法约有400种,常用的缝合方法有108种。 在全国牵伸纱产区中,只有潮州能够独立完成全部缝合方法。 至今,潮州仍保存有2万多册绘图技术档案。 这是全国图绣行业唯一长期完整的设计稿、色彩图案、玻璃纸稿、布板样品、材料工具、生产记录等技术资料档案。

除了抽纱之外,海洋文化也带动了潮州珠绣的流行。

“珠绣不分南北,这种工艺几乎存在于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广东刺绣(珠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雄表示,中国珠绣的历史大致是这样的,起源于汉晋,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宋元。历朝历代,盛于明清,创新于近代。 很大一部分创新源于潮州,这也是潮州珠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

1960年,潮绣厂承接来料加工珠绣毛衣、手袋的生产。 外国商人提供的材料是人造珠,这在当时的潮州乃至中国内陆地区都很少见。 珠子的走俏,让潮安富阳地区的商贩看到了商机。 他们回收并出售珠子,甚至研究珠子的生产。 不久,富阳地区建立了生产珠片的工厂,潮州成为珠绣原料的生产基地。

服装和时尚是珠绣的终点。 潮州作为潮剧发源地、婚纱名城,成为珠绣产业发展的沃土。 民国时期,潮剧艺术家为了在表演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尝试在服装上缝一些珠子。 近年来,潮州对珠绣技艺和女红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2006年,黄伟雄将绘画技法与珠绣相结合,创作出《珠绣画》,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证书。

为何能蓬勃发展?

时间、人、市场都是因素

文化交流促进了潮绣技艺的产生和发展。 潮绣为何兴起? 这与时间、人和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每时每刻。 明代官办织绣机构的规模是空前的,从中央到外围都有织、染、绣部门。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潮绣抓住机遇,紧跟其后,精进技艺,形成了专业生产领域。 正如当时的民歌“西门摆‘花框’”一样,潮州市区西门成为刺绣工艺的基地。

潮绣与时俱进,技艺发展,市场扩大。 但市场的扩大也有赖于人才的崛起。

20世纪60、70年代,广东丝绸进出口公司接受国外金银夹克、裙子的订单。 但由于广州及周边市县生产力有限,任务被放在了潮汕地区。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大原因是,当时潮州擅长金钉绣的人有数万人。 潮州生产的洋金银袍裙质量上乘。 从此,该公司将所有国外金银袍裙订单全部交给潮州潮绣厂。

“潮州人的辛勤劳动,创造了潮绣的伟大事业。” 杨建平说。 据康熙《澄海县志》记载,清代潮州人“勤用女红,纵使丝箱满溢,也不肯废去治麻”。 “到了现代,潮州仍有不少妇女白天务农,晚上回家刺绣,这些都为潮绣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杨建平认为,“民间画家三百人”奠定了潮州传统工艺的基础。 艺术风格。

然而,从民间民间技艺到文化瑰宝,不仅是人才的量变,更是技艺的质变、艺术的蝶变。 这就需要市场的催化,为潮州工匠的匠心提供养分,让刺绣源于民间,闪耀世界。

清朝末年,潮州安吉圣王庙的神像每年必须更换一次神袍。 制作神袍成为潮绣绣坊竞争中的一件大事。 为此,每年这个时候,潮州各布艺店都会大力做广告,摆出招标信息,以高日工资招揽名绣能手。 据《粤绣》记载,绣神袍的人每天可以挣一两龙银,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 高收入让艺术家们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在中国刺绣界享有盛誉。 金钉绣“二针鳞”和“广口人物绣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斗技活动中创作出来的。

在杨建平看来,“潮绣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它的市场还是有的,那就是季节性、宗教性等。” 在坚持潮绣艺术特色、传承创新方面,杨建平认为“拼技是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创新的机制”。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需求的爆发也是潮绣走向顶峰的推动力。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许多中国商人来到这里大量采购潮州拉纱,因为当时许多欧洲国家的人们都以拥有潮州拉纱为荣。 例如,在意大利,拉纱是当地女儿出嫁的必备嫁妆。 马的数量象征着身份的高贵或卑微。”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吴红暖回忆道。

20世纪80年代,海外市场巨大。 潮州有拉丝厂、农场300多家,女工20万多人。 是潮州的主要出口商品和城乡经济的支柱产业。 年产值一度高达1亿美元。

同期,潮州珠绣生产也呈现良好势头。 1984年,潮绣厂高档“真丝雪纺钉珠衫”问世,畅销美国、法国、日本、西德、意大利、澳大利亚等时装市场。 1985年,真丝雪纺高档串珠时装产值335万元,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近60%。

潮州珍珠女避免落田,用银针绣出半年粮食。 潮州谚语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刺绣日用品_用品家居刺绣图片大全_刺绣家居用品

珠绣一度成为潮州民间妇女谋生的主要技艺。

20世纪90年代末,潮安古巷镇古邑村的陈楚荣曾承接服装厂的珠绣订单。 “一有订单,我家里就挤满了人。晚上有订单,白天大家都来这里看守,有时甚至爬进屋里抢订单。” 现年50多岁的陈楚荣回忆起当时的盛况仍令人难以置信。 当时,陈楚蓉从服装厂接单,交给村里妇女刺绣。 村里的妇女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珠绣制品,平均一个人一天能赚到10元左右,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收入了。 陈楚荣还在家里设立了一个小作坊,聘请了三五个绣工,帮助纠正绣错、分发订单等。

后来,潮州珠绣与潮州婚纱“结伴同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潮州珠绣产品畅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何又崛起

艺术与工业“两条腿”走路

和很多非遗项目一样,潮州三大刺绣项目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产品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危机。

潮绣易学难精。 一个刺绣天才,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熟练。 在这个速度的时代,能从容拿起绣花针的年轻人屈指可数。 潮绣是潮州的绝活之一。 “大嘴人物刺绣”现在正处于“人类生存、技术消亡”的状态。

受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发展、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影响,潮州牵伸纱逐渐走下坡路。 自1993年以来,大规模拉伸纱生产陷入停滞。 如今,潮州牵伸纱正在被保护和抢救,牵伸技术已被锁在保险箱里。 社会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看到人、看到事、看到生活。” 潮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晓丹最近绣出了一件作品。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剪纸绣”,用潮绣独特的立体垫绣法来表现剪纸。 。

顺应时代,拓展主题和内容,是潮绣在技艺传承与创新上的常见做法。

如今,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织染绣中心还藏有一幅以“1911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彩眉画,这是民国时期刺绣的杰作。 作品采用了潮绣特有的传统钉绣和籽绣。 画面上散布着绣制的清朝武将大臣和西式军队人物。 服饰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服饰文化的更替。 人物面部半绣,形象生动。 生动,将创新与传统技艺和革命主题融为一体。

毫无疑问,顺应时代潮流是潮绣发展的捷径。 然而,如何重现昔日的辉煌,是现在急需克服的难题。 仅仅将精美的产品锁在橱窗里显然是不够的。 对此,杨建平提出艺术与工业要“两条腿”走路。

艺术之路永远是新的。 双面垫绣新技术的问世源于2006年的一件小型双面潮流刺绣作品《金龙鱼》,该作品荣获第二届国际(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 从此,“金龙鱼”在时尚刺绣界占有一席之地。 有传言说,一条“金龙鱼”可以养活许多绣工。

“艺术品不应该只是艺术,潮绣应该立足商品,弘扬艺术。” 杨建平认为,潮绣辉煌的再现还要依靠工艺的产业化应用和发展,而工业化有利于工艺的普及和提高。

那么如何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呢? 杨建平提出,潮绣、抽纱、珠绣应该和谐而又不同。

一方面,它指的是需要设计和创造迎合年轻人和现代人喜好的产品; 另一方面,是指需要开发一个平台来支持潮绣的崛起。 该平台是人才聚集的平台,也是企业发展的平台。

刺绣家居用品_刺绣日用品_用品家居刺绣图片大全

人才聚集平台意味着要把潮绣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从小抓起,从小就种下了解、掌握、欣赏潮绣的种子。

企业发展平台就是政府搭建平台,引导创新,拓宽销售渠道,比如组织一些产销展会,鼓励和支持绣花厂等大型生产基地的建设。 “‘水仙牌’绣花厂在广东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拓展市场,扩大生产。” 杨建平说。

上升之路的差异应该像李晓丹说的那样,看人、看事、看人生。

潮流刺绣,设计可以回归日常服装和家居装饰,消除复杂,简约。

对于牵伸纱,杨建平建议学习杭州萧山中意花边集团,采用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手工制作精美的样品来吸引高端客户,而用机器批量生产普通花边则迎合高端客户的需求。中低端市场。 同时,还可以与潮州婚纱相结合,或者能取得“1+1>2”的效果。

对于潮州珠绣,杨建平表示“非常看好”,因为潮州有珠绣产地,原料便宜,珠绣技艺容易掌握,而且珠片可塑性强、变化多端。 ,使其深受年轻人和中年人的欢迎。

在杨建平看来,潮州的珠绣一直定位为商业产品,用途很多。 在戏剧服装、婚纱、时装和普通服装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因此,潮州珠绣的发展路径或许能为其他两种技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展潮绣艺术,长远之计是培养潮绣创新设计师和刺绣人才。” 高级工艺美术师宋忠勉表示,可以借鉴湘绣的人才培养措施,湖南二庆联社投资设立学院湖南刺绣学院,学制三年,由艺术教授和教授任教。刺绣大师; 或者参考杭州“师徒”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刺绣技师,签订师徒合同,师傅带徒弟可获得工资补贴。 ,也有责任。

故事

探索流行刺绣之路

仲夏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佘艳轩刚刚从潮州古城牌楼街回来。 当天下午,她晒了大半天的阳光,并出现在拍摄时尚刺绣相关的宣传片中。

她与朝修曾经亲密,也曾经疏远。 如今,她正带着超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原来流行刺绣还有这么一个市场”

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佘艳萱回望过去,仿佛又看到了七八岁的自己。 那是20世纪70年代,凤溪家乡的邻居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刺绣。 潮绣是潮州妇女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佘艳轩从小就开始学女红,第一次靠刺绣赚了10块钱。

与朝修的亲密接触并没有持续多久。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脑刺绣的兴起,机器开始取代手工,流行刺绣等手工艺慢慢衰落。 在佘艳轩的记忆中,规、针、框等与刺绣相关的工具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 佘氏家族的重心也从潮绣转向陶瓷。

2004年以来,潮绣以其“曲线手法”引起了佘艳轩的注意。 当时,陶瓷顾客经常找佘艳轩购买潮绣。 当时,“想买的看不到作品,想买的看不到”。 那些拥有作品的人看不到市场。”

刺绣日用品_刺绣家居用品_用品家居刺绣图片大全

商机来了,佘艳轩渐渐回到了潮绣的“怀抱”。 大家都觉得很难,佘艳轩却一心一意,招绣工,找工人,找设计稿,创办香菊绣坊。

牌坊街的一次“偶遇”更让佘艳轩感动。 女儿佘旭蕾看中了一件时尚的葫芦扇刺绣饰品,售价2800元。 佘艳轩想知道,是否可以将潮流刺绣大量生产,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人看到、买得起潮流刺绣?

去做就对了! 她从身边招募了大批绣花工,并找到了山东的木框供应商。 小饰品的单价迅速下降。

2011年潮州评选出十大旅游纪念品。 佘彦轩有备而来。 选拔期间,她在体育馆“摆地摊”。 很快,单价480元的5000件潮流刺绣饰品全部售空。

次年,佘燕旋前往惠州参加惠州举办的首届潮州陶瓷暨工艺刺绣展。 展会现场,一件长10米的潮绣《富春山居图》以28万元成交。 “我带来的流行绣品都卖完了,我换了一车家具,我还剩下40万元。”

“原来潮绣还有这样的市场啊!” 佘艳轩意识到潮绣有自己的流量和粉丝。

从此,佘燕旋打开了潮流刺绣市场的大门,实现了跨界复兴。 她带领团队将时尚与传统相结合,创造性地将潮流刺绣融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如家居装饰、酒店装饰、背包、服装、鞋子、首饰、手机壳、大学生用品等。

挑战每一个不可能

近10年来,佘艳萱和朋友们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南京、临沂、山东、内蒙古等地,每年至少参加五场流行刺绣展览。 佘艳轩觉得,虽然潮流刺绣可以在网上展示,但参加线下展览仍然很重要。 “温暖地站在那里,展示出来,让大家亲身感受到时尚刺绣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我在展会上认识了更多的人,订单也随之而来。

在云南的一次展会上,佘艳轩向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玉溪“小龙印”创始人钱晓丽介绍了潮绣。 钱小丽将潮流刺绣元素融入到云南当地的节日服装、日常服装、舞台服装等中。“潮绣非常精致、精致,配色、绣针法都非常讲究。” 钱晓莉说,作品与潮绣结合后,非常受欢迎,开辟了新的市场。

看人、看事、看生活,将时尚刺绣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人都乐见其成。 这是佘艳轩开拓时尚刺绣市场的心得。 对于高品质的创作,她并没有放弃。 “高品质的产品和收藏是必要的,就像米饭和主菜一样。 绣花店一定要保持最传统、最时尚的绣花,这是我们的招牌。”

佘艳轩喜欢挑战。 她曾组织150名绣工完成长16米、宽3米的巨幅潮绣作品《燕子金秋图》。 随后,她带领团队完成了全长11.9米的《千里江山》,并捐赠给广东省档案馆。 。

今年,她和六位时尚刺绣名匠耗时半年时间,绣出了一件长达2.8米的红色主题刺绣,并于7月1日前夕赠送给北京时装周主办方。 她还尝试着还原畲族的服饰,现在一套完整的畲族服饰已经完成。 按照计划,今年9月,佘艳轩将携潮绣和畲族“凤凰服饰”亮相北京时装周,举办专场走秀。

2018年,佘燕旋接受《时尚大师》邀请,走进央视展示潮流刺绣的拼接技艺。 今年,“美丽潮州”城市宣传片在美国时代广场亮相,佘艳萱和她的潮绣就在其中。

佘艳轩愿意去学校免费教潮绣。 “一个学生的背后,有几个家庭。” 2012年起,佘艳轩和女儿佘旭蕾将潮绣带到了校园。 从高级技工学校到职业技术学校,从中学到小学,他们都长期执教。 “我教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学生了解并爱上潮绣。” 佘炎轩笑着说道。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内容声明: 品牌世界网为第三方加盟信息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展示的信息内容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授权的情形、 企业不开展加盟业务。本平台虽严把审核关,但无法完全避免差错或疏漏。 本平台特此声明对免费注册用户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电脑版 广告说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