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05 15:39:23
来源:pinpaiworld 作者:佚名
随着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工作启动,“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话题又火了:全国一共有近一亿科技工作者,但目前“两院”相加,也一共只有1637名(中国科学院780名、中国工程院857名,均不含外籍院士)。
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普通人心中,“两院院士”都是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
在仰望这些学界泰斗的同时,很少有人关注过,中国“出产”两院院士最多的城市是哪里?
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份名单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人数最多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上海,而是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苏州市。据统计,苏州共诞生了6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而籍贯为上海或北京的院士则分别只有45名、20名。
苏州“出产”院士人数力压京沪,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分析各方面资料,进行了一轮详细核实。
苏州籍院士数量长期以来位列全国第一
按照有关章程规定,目前,“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由于今年的院士增选工作还未完成,因此要统计每个城市究竟出了多少院士,要以2017年院士增选后的数据为准。
而在上一轮院士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增加两名苏州籍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加一名苏州籍人士。根据苏州当地电视台的统计,在此次增选后,两院院士中共有117名苏州人,稳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而在2017年的两院院士评选期间,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也转载消息称,“至2016年9月,苏州籍两院院士达110人,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如果要算上两院中的外籍华裔院士,出身苏州的院士数量则会更多。根据苏州市教育局官方微信“苏州教育”于2018年5月发布的消息:“截至2018年,苏州共计从17所高中走出两院院士、外籍院士139位。”
早在2009年,江苏当地媒体就报道称:“苏州籍两院院士总数已达103人,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有学者称苏州是历史上出名的状元之乡,如今又转变成了院士之乡。”
2015年,江苏媒体再次报道称:“苏州籍院士数量众多,从原籍地统计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首位。”
一个地级市走出超过100名院士,究竟有多么惊人?根据2017年所做的一份统计显示,如果按照籍贯统计的话,全国只有江苏、浙江、山东等八个省份“出产”的两院院士人数超过100人(含外籍华裔院士)。也就是说,单单一个苏州,在院士数量上就超过了国内绝大多数省份。
哪怕是在历史底蕴深厚,文教水平较高的江苏省内部,苏州在院士数量上的表现也是“力压群雄”:数据显示,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中,历年共出现过463名江苏籍院士。而苏州籍院士的数量,就要占到整个江苏省的约四分之一。
苏州既是“状元之乡”也是“院士之乡”
为什么一座地级市,能够走出这么多“两院院士”?
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崇文重教的传统让苏州自古以来都是诞生文人才子之地。
据统计,从隋朝开科取士至清末废除科举的1300年间,全国共出文状元596名。其间,苏州共出文状元46名。苏州府在清代共出状元26名,占清代全国状元总数的22.81%,占江苏全省状元总数的53.06%,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近代以来,一大批蜚声世界的华人科学家,也同样来自苏州: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吴健雄;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王大珩。。。。。。。这些科技界的顶尖人物都出生于苏州,或是原籍苏州。
而苏州强大的基础教育水平,更是挖掘出了一大批向科学尖端冲刺的顶尖人才:在“苏州教育”公号发布的一份“全国院士培养十强中学榜单”中,就有两所学校来自苏州,仅次于上海。其中,苏州中学共培养51名两院院士,苏州第一中学共培养33名两院院士。
既要让院士“走出去” 也要把院士“引进来”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出产”大量院士的同时,苏州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短板,也就是“留不住”院士。原籍苏州的两院院士,大部分并没有在苏州接受高等教育、也没有在苏州从事科学研究。
比如说,在2017年增选上的3名苏州籍两院院士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就读于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志明和徐义刚分别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两个研究机构工作,这两个机构也均不在苏州。
而如果按照院士目前工作所在地重新排序的话,苏州乃至整个江苏省相比北京和上海就不占什么优势了。
根据中国科学院于去年8月所做的统计,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406人,上海市101人,江苏省45人,湖北省25人,陕西省23人,广东省21人,辽宁省19人,以上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40人,占全体院士的81%。
记者也注意到,面对这样的状况,苏州当地有关部门也下了大力气,吸引院士“回乡”、并且着力引进和培育院士等顶尖人才。例如,2018年9月,苏州举办了第四届苏州院士回乡活动。据苏州市政府网站介绍,苏州院士回乡活动始于2012年,此前已连续开展了三届,参加活动院士达4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