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6 09:49:21
来源:pinpaiworld 作者:佚名
曾几何时,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以及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较难获得正规金融提供的信贷服务,大量的社会沉淀资金也无法流向有需要的企业与人群,导致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以及效率不能有效提升。这一状况正在随着民间金融的阳光化以及持续的商业化运作而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普惠金融应运而生。
当前,普惠金融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而小微金融机构正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普惠金融的出现,开启了金融“以小助小”精准服务模式的篇章。服务于普通消费者、“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微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入,普惠金融的模式也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效率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随着小微金融机构的崛起,普惠金融服务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数十载岁月征程如歌
2004年,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确定;2010年,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开业。
10多年间,在非银领域中,以提供小额信贷为主的持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持续涌现与快速发展,填补了正规金融未能覆盖的空白地带。
进入千禧年,亚洲地区及世界其他新兴经济体改革方兴未艾,为小微金融创造了深耕的沃土。作为专门面向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及有信贷需求人群提供小额、灵活、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小微金融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是新时代下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益尝试。
上世纪90年代,普惠金融在国内开始萌芽。在这一时期,小额信贷由理论走向实践,在孟加拉、印度等地已成熟应用的小额信贷模式被引入并推广复制,开启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公益性小额信贷阶段。但由于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和理解差异较大,行业缺乏共识,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地区的金融改革发展相对薄弱以及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等原因,小额信贷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历程。
回望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小额信贷早已从公益性小额信贷阶段发展到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阶段,普惠金融也呈现出覆盖面广、主体多元等特点,移动数字金融服务走在了世界前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介入,让普惠金融的价值进一步发挥出来。
据《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达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
功能定位更清晰
现如今,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等政策的指引下,普惠金融在基层落地生根,小微金融得以不断壮大,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小贷、典当等机构积极践行普惠理念,迅速成长为普惠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全国已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4家,汽车金融公司25家。截至2019年3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达7967家。
而在发展初期功能定位模糊,发展目标尚不明晰的小微金融机构,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以及自身的不断摸索与试错,找到了更为适合的发展方向。
作为普惠金融群体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早期最具特色的一类民间类金融机构,典当已转型成为多元化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是由古至今小微金融服务的缩影。
“22年前,宝瑞通的牌照是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发的,但是拿到这张牌照时,我们的创始人也不知道怎么干。”宝瑞通典当行执行官徐云鹏回忆起这段过往感慨道。随着时间的发展,也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量中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典当找到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客群。典当的本质是金融,核心特点是救急、解难,围绕这个核心功能,典当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如今,在宝瑞通典当行的业务占比中,90%都是小微客户。
坚守服务实体初心
无论是从融资出发,主要为小微企业、困难群体解决资金困境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还是从消费需求出发,经营消费小额信贷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专业、小额、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方式让大众对这些小微机构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普惠金融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可以说,在结束了多年的规模扩张期后,在金融行业脱虚向实、回归本源的大背景下,普惠金融亟待构建宏观、中观和微观组成的完整体系,确保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为实体经济提供切实、高效的保障。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金融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小微金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现在典当归银保监会监管,但目前执行的还是原来老的管理办法。”徐云鹏表示,监管的态度是扶优限劣、减量发展、合规经营,未来新的管理办法可能会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当前,小微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以规模和盈利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单一的小额信贷服务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也带来了不确定性,谋求转型正成为当下小微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需要坚守普惠初心,守住合规底线,构建风险控制、融资渠道、客户服务等多层次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