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介 服务 声明 投稿 推广
首页 微商 货源 代理 营销 广告
鞋服 箱包 美妆 减肥 个护 珠宝 饰品 母婴 食品 烟酒 保健 餐饮 家电 数码 建材 家居 橱具 金融 培训 环保

现金流紧张 险企发债急补血

发布时间:2020-04-11 11:02:25

来源:pinpaiworld  作者:佚名

原标题:现金流紧张 险企发债急补血

  保费收入大幅下滑之下,险企补充资本金需求在提升。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由于审批快、流动性高、融资成本低,资本补充债券近年来受到保险公司“追捧”,仅2020年3月份单月就有6家险企成功发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去年一半的规模。

  业内人士表示,转型过程中退保支出增加是部分保险公司发债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小保险公司存量中短期产品退保已经达到相对峰值,退保给其现金流带来压力,急需增厚资本金抵抗风险。

  此外,对大型上市险企而言,转型长期保障型业务对其销售渠道、后端运营等方面要求更高,也需要持续资金投入。这意味着,2020年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或将持续增加。

  单月发债374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份,6家险企共发行资本补充债券373.5亿元,超过2019年发行资本补充债券566.5亿元的一半。其中,平安人寿发行票面利率最低,为3.58%,珠江人寿6.25%最高,6家公司资本补充债券目前均已成功发行。

  据了解,并非所有的保险公司均能发债补充资本金,而是需要满足中国人民银行与原保监会于2015年初联合下发的《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宜》。该文件对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规模、发行条件、偿还方式等方面有明确规定。

  在准入“门槛”上,保险公司必须满足: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连续经营超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3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等五项条件,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均能满足要求。但也有极个别偿付能力不足的险企,只能依靠股东款。另外,成立未满3年的新公司,如果资金紧张,也只能依靠股东增资。同时,保险公司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及符合监管规定的次级债之和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0%。发行规模与净资产有直接联系。

  据了解,2016年~2019年,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分别为295亿元、170亿元、495亿元、566.5亿元,总体规模在提升,尤其近两年,发行资本补充债规模高于股东增资和次级债券。

  对于上述现象,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由三个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首先,资本补充债券和次级债虽然都属于债权性质的资本补充工具,但是对比次级债无法交易、认购的活跃程度低而言,资本补充债券更有优势。因为一些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费用约为发行规模的6%,总成本不超过次级债券的单位资金成本,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其能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流动性高,交易灵活,投资者认购更活跃,便于成功发行。

  其次是在强监管的大背景下,监管层对保险公司增资和股权转让更为审慎和严格,对股东资质和经营等方面要求均有所提升。同时,一部分现有股东自身资金实力、经营情况已经下滑,有的甚至出现流动性危机正在破产清偿,已没有能力再对保险公司持续注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存在股权质押或冻结情况的险企数量达到32家,其中寿险公司20家,财险公司12家。

  最后,股权融资并不是“免费的午餐”,按照“资本成本=股本占比×股本要求的收益率+债占比×债成本”的公式,发债成本普遍低于股本要求的收益率,因此发债能够优化保险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率。

  不过,也有发行失败的险企案例。例如一家老牌财险公司早在2017年便获得批复发行6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其未能在批复有效期内完成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事宜,导致发行权益自动失效。

  26家险企现金流为负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行业近两年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持续走高,主要原因是部分保险公司转型过程中存在集中退保压力,需要补充资本金提高抗风险能力。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人身险行业保户储金投资款新增缴费总规模达到1.18万亿元的高峰值,而这些业务期限大多在2~3年,除了2018年以外,部分人身险公司还将在2019年、2020年进入退保期。

  记者统计发现,2019年保险业务收入排名前五的一家大型寿险公司,受存量中短期产品到期兑付影响,2019年退保金激增,2019年前三个季度退保支出达到了224.96亿元,比2018年全年退保支出大幅增长207.86%。不仅如此,其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存量规模仍达上千亿元。除此以外,也有中型寿险公司在2019年出现单季度集中退保的现象,例如民生人寿。根据其董事会决议资料和偿付能力报告,新业务保费下降及集中退保风险增加,预计民生人寿将出现两次大规模集体退保,第一次出现在2019年四季度和2020年一季度,第二次则将在2022年四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民生人寿保户储金和投资款为123.58亿元,三个月内到达约定支取年限规模为38.64亿元,即在2019年第四季度形成超30亿元的实质性退保。

  需要关注的是,部分“银行系”险企退保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退保率还在持续走高。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撰文指出,2018年“银行系”寿险公司流量退保率达46.43%,其中有一家退保金支出超过当期的保费收入249.07亿元,流量退保率已经高达112.16%。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等四家保险公司流量退保率均超过50%。截至2018年,“银行系”寿险公司的退保率为46.43%,而寿险行业的退保率为27.46%,“银行系”寿险公司退保率与寿险行业退保率之间的差额存在逐年扩大的趋势。

  与上述中小险企高退保率存在两级分化的是,上市险企转型较早,极大压缩了中短期产品,目前业务结构质量更高。

  数据显示,2019年,五大上市险企退保规模支出累计同比下滑15.2%,退保率已显著改善,有四家公司已经将退保率控制在2%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高额退保金支出,已经对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现金流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报记者统计63家非上市寿险公司2019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发现,除去4家未披露实际净现金流数据,已有26家净现金流为负数,其中2019年三季度、四季度连续净现金流均为负值的寿险公司有5家,个别险企在第四季度出现了55.39亿元的净现金流流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院保险副主任朱俊生认为,“保险公司现金流的状况能够反映流动性风险。在当前人身险行业转型背景下,一些险企收缩中短期业务之后,保险收入大幅减少,但同时退保支出、满期给付并没有减少,就会出现现金流缺口。”

  转型倒逼资金加码

  现金流问题背后,人身险行业转型已步入深水区。

  某寿险公司个险渠道负责人和总精算师对记者表示,对中小寿险而言转型难度增大,主要原因在于“消化”退保支出的方式已经变了。原来销售短期产品收益高,时间短,受消费者欢迎,短期理财型业务消化短期退保并无压力,但是现在主要是长期保障业务消化短期退保,而长期保障型业务不管是在网销渠道还是银保渠道均销售难度大,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规模的新单保费,因此未能对存量中短期产品退保现金流出实现覆盖,造成险企资金紧张。

  为了缓解部分中小险企流动性压力,2019年12月监管出台《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流动性管理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需要,开发3年期以上、5年期以下的两全保险产品。保险公司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的年度规模保费应控制在公司上年度末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1倍以内,且占公司年度规模保费比例不得超过20%。

  “在转型承压之下,保险公司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提高承保能力、偿付能力后,能够安排一定规模的两全险产品,充实现金流,抵御退保压力。资本补充债券是可以平衡转型和业务规模下滑矛盾的。”上述寿险公司个险渠道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从大型险企转型角度来看,在产品方面,保险公司的产品策略和创新模式方面需要形成自身差异化体系。在营销方面,长期业务条款复杂,对销售队伍能力的要求更高,培育和管理高产能的代理人队伍也更难。后端运营方面,保障型业务对保险公司的承保理赔、客户服务、质量风控方面的标准更高,对运营体系压力大。

  “保险公司的转型,实际是从产品销售为主的模式,升级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保障与服务。既要整合前端获客与后端运营能力,又要配套建立内部的客户共享与团队协同机制,建立专业化的营销与服务团队,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赋能代理人以高效发掘客户价值,提升险企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转型对保险公司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资金持续投入和培育。”周瑾表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内容声明: 品牌世界网为第三方加盟信息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展示的信息内容可能存在所发布的信息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授权的情形、 企业不开展加盟业务。本平台虽严把审核关,但无法完全避免差错或疏漏。 本平台特此声明对免费注册用户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电脑版 广告说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