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5 12:03:29
来源:pinpaiworld 作者:佚名
原标题:外资餐饮巨头点火 中国植物肉市场热浪翻滚
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肯德基、星巴克纷纷宣布在中国推出植物肉新品,由于该产品搭上“人造肉”的风头,资本市场出现集体躁动,wind数据显示,4月21日,A股19只人造肉概念股中,14只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
实际上,2019年5月,美国公司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人造肉”这一概念就逐步进入国人视野,双塔食品、金字火腿、珍肉、星期零等本土厂商竞相布局相关产品,如今随着肯德基、星巴克这两家外资餐饮巨头点火入局,中国植物肉市场更加热浪翻滚。
但热浪背后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国家目前仍将植物肉纳入豆制品的监管范畴,现在国内市场上许多植物肉是由豆制品加工而成,销售时却被冠以“人造肉”的名头,为了保证口感,部分产品甚至过度加入了一些添加剂,存在健康风险。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人造肉概念的火爆存在资本炒作的嫌疑,现实意义有限,行业亟须国家标准,市场亟须回归理性。”
外资点火内资争鸣
4月21日,星巴克中国宣布推出基于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单,包括青酱意面、千层面、美式酸辣酱大卷、越式风味沙拉和蘑菇谷物碗5款植物肉新品。据了解,星巴克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4300家门店,本次推出的植物肉产品将于4月22日起在星巴克中国大部分门店发售。
此前一天,肯德基中国也在官微宣言,即将上线一款名为“植培黄金鸡块”的植物肉新品。
朱毅向记者分析,“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国内整个餐饮业遭遇了重创,线下门店客流量减少导致企业很难维持收支平衡,尽管4月份很多门店已经开门迎客了,但市场依然没有恢复往日的热闹,星巴克、肯德基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渗透率,此时推出植物肉新品,一方面可以提振行业士气;另一方面能够使自己继续成为一枝独秀,让消费者记住其品牌的存在,为企业培育新增的植物肉市场开路。”
不过,早在2019年11月,香港企业Green Monday旗下的人造肉产品“新猪肉Omnipork ”就已在天猫国际开售,目前已进入星巴克、Wagas沃歌斯、Joe‘s Pizza及O’VAMOS等餐饮渠道。Green Monday创办人杨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新猪肉OmniPork”将遍及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点会在未来半年内达到两万个。
星巴克本次推出的越式风味沙拉和蘑菇谷物碗,采用了Green Monday旗下品牌开发的植物猪肉产品“新膳肉OmniPork”。该植物猪肉以豌豆、非转基因大豆、冬菇和米等为原料制作。
与产品端相映成趣的是,国内一些生产厂商也加足了马力。2月25日,主营业务为豌豆蛋白等产品的双塔食品(002481.SZ)宣布,公司已经与Beyond Meat签署供应人造肉核心原料豌豆蛋白的供货协议。3月4日,双塔食品称,未来公司将不断扩大豌豆蛋白的产能,计划募集21.5亿元资金。
国内外厂商争相布局植物肉相关业务的背后,是一个等待崛起的蓝海市场。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 Marketsand Markets的报告称,2018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约为310亿元,预计将以每年6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440亿元。
朱毅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这一新生品类的出现并不能和主食肉类形成直接竞争。
标准缺失价格高企
对于这种新鲜事物,市场热度高烧不退,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市场上存在产品造假问题。
2019年8月,香港消委会测试了35款标称含有大豆或大豆相关成分的预包装“人造肉(素肉)”,涉及鸿福大佛公、纬绅行、刘中兴、顺香、新月牌、川之素食、Saturday、M&S等品牌。通过对样本的基因成分和防腐剂、营养素含量进行测试发现,有12款产品检出动物基因或动物来源成分,当中4款的包装标示或声称与测试结果不符。
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公开指出,人们通常所说的“人造肉”按产品所使用的食品原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素肉”,即用豆类、小麦、真菌类等农作物及其加工品作为食品原料;第二类是“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以大豆、豌豆等作为提纯植物蛋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从观感和口感上模仿真肉;第三类是“细胞肉”或“细胞培养肉”,是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然后放入生物反应器进行培育,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朱毅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市面上所谓的“人造肉”实际上是植物蛋白肉,优质的植物蛋白肉的原材料是天然植物(比如大豆、豌豆等),国家目前并没有针对植物肉出台针对性规定,而是将其归为豆制品的监管范畴。
行业组织也在努力。2019年,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起草了第一份《中国植物肉(植物蛋白肉)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以植物肉或植物蛋白肉这一新的品类,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立项,推动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建立。
薛岩向记者表示,“目前植物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有不下40家,也有传统肉类食品加工领域的厂商参与其中,其中有超过9成的企业都参与着这项标准的制定,目前报告还处于审核阶段,预计于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出台,我们希望通过对营养素、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界定,把植物蛋白肉与传统的豆制品区分开。”
除了行业标准缺失外,植物肉的价格偏高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记者了解到,星巴克本次推出的植物肉价格介于59元~69元之间,这一定价比星巴克其他肉食品贵20元左右。
2019年,国内市场研究公司艾媒咨询也做过一项行业调查,生产植物肉所需原料主要有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两种,其中高端豌豆蛋白每吨为2万~3万元,导致人造肉企业难以压缩生产成本。
杨大伟告诉记者:“随着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的改进,以及企业市场销售规模的壮大,成本是会被摊薄的,以往通过基因改造、激素等方法去压低价格的手法愈来愈不管用。相信绿色食品的价格整体会持续下跌,吃得健康、吃素或者实践绿色生活的成本必然愈来愈便宜,现在整个市场只是刚开始。”
薛岩表示,植物肉符合健康消费的大趋势,最近一两年,植物肉产业的增速保持着15%~20%的增速,随着在中国试点推出植物人造肉的品牌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建立行业标准和价格体系显得十分重要,行业标准面世后,将进一步刺激国内植物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