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5 13:44:59
来源:shixunjie 作者:shixunjie
许多高校已经迎来开学,准大一新生要正式从曾经的中学生酿成大学生。这种既向往又忐忑和新奇的感觉,或许在任何升学阶段都不会存在。
但从我们踏入高校的那刻开始,也注定要面临很多基础教育阶段未曾思考过的话题。在远离家乡、离开父母身边独立求学的过程中,许多认知会被更新。
一位老师曾经提到过:大一新生会很容易产生对世界的疑问和价值观的颠覆。这是因为原本生活在相对固定圈子内的学生,高校期间冲破了地区和家境的限制。
就好比报到时吧,同一个宿舍里,可能有人穿着精致的名牌衣服、父母开着百万私家车护航。有人却连高铁也舍不得,在绿皮车上扛着几大包行李。
新生入校对一部门同学而言要自卑,对另一部门而言便反而可能更自信。网上关于大学生的各种凡尔赛发言火了。起初是一位同学称:我上大学才知道有人穿2千以内的鞋。
因为他从小就穿大牌子的运动鞋,几乎没有低于这个数的。而中小学阶段他在当地读的也都是还不错的学校,周围朋友也是差不多这样穿。
这样的话题很快引起热议,有人觉得他是在秀优越感;以现在的人均收入水平,学生里有多少能做到这样呢?很多同学,包罗结业的打工族,也只是穿几十块的鞋。
颇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叫人五味杂陈,同样生而为人为何差异那么大?类似的凡尔赛发言还有不少。
例如有人说自己不是故意炫耀,但后来才知道不是谁家都雇保姆的。“真的有人每天只穿一双鞋吗”、“这个年代还有没坐过飞机的”?包罗结业生也有凡尔赛:27岁没两万块?
其实对于许多身处底层的大学生,何止27岁,自己的工资能够租房和日常开销不错了。他们舍不得喝奶茶、熬夜只是为抢特价手纸。只能说人和人之间不是一个世界。
不外,也有许多网友表现,没须要这么玻璃心。或许人家口中的不知道,压根不是炫耀,而是实话。当我们觉得差距大时,才会误以为是秀优越感。
这样的说法不无原理,笔者记得读大学时,有位女教师在同学们眼里,就属于这种经常“凡尔赛附体”的类型。她口中五十万的车叫低调,200元的护肤品叫自制。
讲课之间偶尔会谈抵家里有保姆带娃;自己旅游雇船捞海鲜。在当年作为普通大学生的我们,听起来会觉得挺难听逆耳的。
但结业多年后,见识了免税店里2千块的面霜;看到单元里领导、同事动辄百万的车;发现同学生娃后雇家政。再回想那位大学老师,站在她的视角,那些就是非常平凡的事。
由于圈子差别,所以才构成了差别的认知。为何有些学生直到大学才发现许多跟自己曾经的世界差别很大的地方?因为中小学阶段,相同的都会、类似的家庭配景,周围同学大差不差。
尤其有些地区存在从小学到高中的“贵族学校”,很少有《长江七号》里那种来自寒门的同学。但高校多为公办,而且那些比力优秀的大学几乎极少有民办。
所以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家境优渥的学生,跟条件普通的同学,明显有更大概率坐在同一公办大学的教室。所以说,对于很多同学而言,面对这种对比后的落差感,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大学校园里,既是开拓视野、发现差别的地方。同时也是不停重新审视自己的时期。看见差异未必是坏事,越早学会接纳自己,越不容易陷入迷茫。
有些大学生可能入校后发现了这些差距,想到自己没有多少人脉的自己,急需跟这些有可能“拉一把”的同学建立深厚关系。以后求职或者创业或许是贵人。
这种规划是进取心的体现,但也要提醒大学生,人生中的困难往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人脉的基础,也是相互有价值;连友谊往往也需要势均力敌。
不一个消费水平的学生,很难获得恒久的关系。没有须要硬挤到人家的圈子,两边都可能觉得有芥蒂。努力学习专业、多到场活动来锻炼自己,才是更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