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0:01:35
来源:微商品牌网 作者:佚名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 为普及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让公众科学合理对待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值全国科普日之际,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与其他单位联合编辑的一期《转基因生物技术》“你我共同关心的话题”是一个科普专题,从科学的角度回答公众关心的几个关于转基因的热点问题,希望为大家传递科学的信息。 ,向社会提供权威、客观的信息。
1. 转基因食品在哪里?
1.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其基因组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业生产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产品加工。 简单地说,凡是加工原料中含有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及其直接加工的产品都是转基因食品。 例如,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豆油、豆腐、酱油等豆制品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鲜吃的转基因木瓜,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奶酪等都属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不得扩大。 只有转基因生物及其直接加工产品才是转基因食品,必须按照转基因食品进行管理。 进一步加工的产品不再是转基因产品,不需要作为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 产品受到管理。 因为经过进一步的强化加工后,转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再存在,并被分解成更小的多肽或氨基酸。
以大豆为例,大豆种子以及由种子直接加工而成的豆油、豆粕、豆粕等均属于转基因产品,而用豆粕喂养的猪以及用猪肉加工的香肠则不再是转基因产品。 由于转基因大豆油和菜籽油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因此其他国家规定这些产品不作为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 例如,在欧盟,只有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食品才会被贴上标签。 转基因含量低于0.9%以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不予标识,与非转基因食品同等对待。
2.常见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作物的国际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中国研究人员从美国和阿根廷的百货商店随机挑选了27种以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为加工原料的食品,并采用了国内相关标准。 评估了国外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覆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全部27种境外食品中,转基因食品的总阳性样本率为33.3%。 玉米和大豆中均检测到转基因成分。 其中,转基因大豆阳性样本占豆制品总量的40%,转基因玉米阳性样本占33.3%。 样品占玉米产品总量的53.3%。 检出的转基因食品中,有6种购自美国超市,占美国超市采购食品总量的35.3%; 4个购自阿根廷超市,占阿根廷采购的所有食品样品的40%。
我国从1996年开始从国外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油菜籽和棉花。 我国工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 从食品加工原料来源来看,凡是进口或国产的用于食品加工的转基因生物及其直接加工品,均属于转基因食品。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菜籽油、转基因木瓜等。
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实行转基因标签制度。 所有列入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生物都需要标识。 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菜籽油以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等均已贴有标签。
二、理性对待转基因技术和产品
1.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什么是基因和转基因
基因是携带生物信息、决定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功能遗传单位。 基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不同生物物种的基因总数各不相同。 人类大约有26,000-40,000个基因,水稻大约有40,000-60,000个基因。 从功能上来说,有些基因是看家基因,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所必需的基因,如微管蛋白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等。 一些基因具有确定细胞特异性特征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表达模式。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不同物种之间的同源基因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 因此,基因作为遗传信息的常见载体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并非深不可测。
通常,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是通过花粉的双重受精过程发生的,实现雄性和雌性配子的融合并形成后代种子。 随着人们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基因工程操作也逐渐成熟。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利用常规授粉之外的方法来整合遗传物质并培育转基因植物。 在自然界中,农杆菌可以将其Ti质粒上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宿主植物中,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创建。 此外,许多直接转化方法也广泛用于转基因操作。
2.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质疑
(1)传统食品一定安全吗?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即使是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也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是绝对安全的。 例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牛奶、鸡蛋、鱼、甲壳类动物(虾、蟹、龙虾)、花生、大豆、核果类(杏、栗子、腰果等)列为常见过敏食物。 虽然大多数人吃后都没事,但有些人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吃未煮过的扁豆容易导致中毒,喝未煮过的豆浆会导致腹胀。
今天种植的许多作物都不是自然产生的,几乎所有主要作物品种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目前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都是经过长期选育获得的品种,其野生品种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消费者的需求。
(2) 是否只有转基因产品才能进行基因转移?
杂交育种等传统技术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因转移。 目前生产的大部分农产品都经过基因改良。 目前的基因改造方法之一——根癌农杆菌法,是我们向大自然学习的结果。
(3)吃转基因食品会改变人类基因吗?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基因改造技术,将某些生物体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使其在生产能力、营养品质等方面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含有数千个细胞。控制和维持其物种身份的基因。 人类繁衍生息了数千年,但即使是人们常吃的最传统的动植物食品也含有数千个基因。 从来没有人担心食物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会改变一个人的基因或者遗传给后代。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与普通食品中所含的基因是相同的。 它们是人体的营养物质,最终被人体消化吸收。
(4)人类可以食用食用后杀死昆虫的抗虫转基因大米吗?
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昆虫肠上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昆虫肠道麻痹而死亡。 只有鳞翅目昆虫的肠道才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体肠道细胞没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且,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苏云金芽孢杆菌已经有一百年了。 Bt 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已有 70 多年的记录。 Bt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应用已有19年多。 目前尚无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也没有与生产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产品相关的职业过敏反应的记录。 因此,抗虫转基因大米可以放心食用。
(五)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定论吗?
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权威的结论,即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采用案例分析的原则。 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例转基因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尚未表明已批准转基因食品的国家公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并得出结论:“目前市场上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欧盟委员会用了25年的时间组织了130多个科研项目,涉及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得出的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更危险”。
(6)发达国家自己不吃转基因食品,而是专门用于出口?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以及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应用的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生产和销售的大豆、玉米、油菜籽、西红柿、木瓜等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有3000多个品种和品牌。 包括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衍生的食品在内,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有5000多种。
据杂货制造商协会(GMA)统计:美国75%至8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 2013年10月,美国农业部部长顾问霍尔兹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90%以上的玉米和大豆都是转基因的,其中玉米20%,大豆40%。 %的大豆用于出口,其余用于国内使用。 根据消费情况,美国市场上约7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 可以说,美国是吃转基因食品种类最多、时间最长的国家。
欧洲也是大量进口和消费转基因产品的地区。 每年进口玉米约400万吨,大豆约3300万吨。 大多数进口产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除饲料或工业用途外,还用于食品。 2013年,仍有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5个国家的Bt玉米实际种植面积为14.8万公顷。 2014年2月11日,欧盟委员会批准种植新型转基因玉米。
日本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 2007年至2008年,日本玉米进口量达到1630万吨。 2010年还进口美国玉米1434.3万吨。 日本也是全球第三大大豆进口国,仅2010年,2017年就进口了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
3、社会发展促进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医学实验和农业生产。 近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了全球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发展的最新统计数据。 2014年,全球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1.815亿公顷,比我国耕地总面积还要大。 从1996年到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00多倍,累计面积已超过18亿公顷。 2014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国家有11个,其次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中国、巴拉圭、巴基斯坦、南非、乌拉圭和玻利维亚。 以大田作物为例,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4/5、棉花总面积的2/3以上、玉米总面积的1/3、油菜总面积的1/4都是转基因的品种。
4、转基因作物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前沿,也是生物技术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推动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 也是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13亿人口。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只用了世界9%的耕地,生产了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农产品供给保障压力加大,面对耕地锐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诸多矛盾,面对超过4000万农民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然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尽管中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仍心存疑虑,但我们应该看到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客观分析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诸多优势。
五、我国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农业生物工程的国家之一。 转基因作物育种总体发展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部分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 目前,我国已有转基因抗虫棉、耐贮藏番茄、变色矮牵牛、抗病毒彩椒、抗病毒木瓜、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等基因工程植物,还有作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基因工程项目。 疫苗获得安全证书。 然而,只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已实现工业规模种植。
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
1996年,第一种转基因作物——抗除草剂大豆在美国商业化生产。 自此,转基因植物产品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关于转基因植物产品出现了两种声音:支持者和反对者。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是人类生物育种技术的最新成果。 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
1.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评价
自2003年以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已通过四项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评价主要基于营养评价、新表达物质的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 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机构负责转基因食品的食品安全评价。 在美国主要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在欧盟主要是欧洲食品安全局负责,在中国主要是农业部负责。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也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重点是营养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
尽管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和程序有所不同,但总体评价原则和技术方法均按照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 转基因食品在投放市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性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 任何一种食品的安全评价都比过去更加严格和具体。 有关国际组织、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都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国内外各方均认为,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不管大家是否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或者有多少人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转基因食品商业化以来,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起被证实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 这是其他技术从未实现过的。
2. 转基因食品的标签
标签与食品安全无关。 这并不意味着有标签的食品不安全,而是无标签的食品是安全的。 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中已经解决了,食品的原料,也就是获得了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那么用其加工而成的转基因食品因为原材料也很安全。 标志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目前,还没有国家对所有转基因食品进行标签。
国际上转基因生物标签管理主要分为四类:
一是自愿标签,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
二是定量全面强制标识,即所有产品只要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阈值就必须标识。 例如欧盟规定转基因成分超过0.9%,巴西规定转基因成分超过3%必须标注。
三是定量部分强制标识,即特定类别的产品只要转基因成分含量超过阈值就必须标识。 例如,日本规定豆腐、玉米零食、纳豆等24种由大豆或玉米制成的食品需要进行基因改造。 徽标,将阈值设置为 5%。
四是按照目录进行定性强制标识,即凡是列入目录的产品,只要含有转基因成分或者由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都必须进行标识。 目前,我国是唯一采用这种标识方式的国家,也是标识转基因产品最多的国家。 由于实行定量标签的国家设定了阈值,而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通常很难达到这个值,因此这些食品即使是转基因食品也没有标签。 因此,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很难找到带有标签的转基因产品,造成事实上的标签缺失。
四、转基因安全管理相关规定
生物安全和生物技术齐头并进。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新基因、新性状、新方法、新产品不断涌现,如抗寒性、提高养分利用率的转基因作物、复合性状等。 转基因作物等。转基因生物的风险是世界各国热议的焦点,转基因生物的作用被少数人夸大甚至妖魔化,让公众对潜在风险心存恐惧。 因此,政府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积极应对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回应公众关切。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 有的国家制定了独立的专门法律(欧盟、澳大利亚等),有的国家将其纳入现有法规框架(美国)。 在具体的管理细节上,各个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 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法规、技术法规和管理制度。 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根据《条例》,有关部门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五项措施。 《农业转基因生物》《生物标签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办法》规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生物、进口安全管理、标签管理、加工审批、产品进出境检验检疫等。
农业部、质检总局先后发布了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建立了研究、检测、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标识等制度。 农业部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和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了一批环境和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其中39个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经农业部审查批准。 第四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由64名多学科专家组成。 安全委员会负责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 农业部还成立了由41名专家组成的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发布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104项。
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的安全评价制度。 安全评价分实验研究、中间测试、环境释放、生产性测试和安全证书申请五个阶段进行。 同时,组织对转基因抗虫棉等农作物生态环境进行长期风险监测,确保转基因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已取得生产和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植物,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取得品种审定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方可进入商业化。种植。
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严格、严谨。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不安全性是由各领域的科学家按照严格的科学标准和严格的监管程序进行评估的。 这不是任何部门或个人决定的。 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相关信息公开透明。 201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农业部主动公开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标准、指南、检测机构、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名单。委员会成员等
农业部还每年在互联网上及时公布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结果及相关安全评价信息,公众可网上查询。 同时,农业部根据公众的个人申请,依法向申请人公开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相关政府信息。 通过信息公开,提高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和管理的透明度,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应该说,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符合国际惯例。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